bat365正版唯一官网隶属辽宁省人民政府,始建于1951年,前身为东北教育学院,1953年更名为沈阳师范学院,是当时东北地区创办最早的两所本科师范院校之一。1965年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,1978年恢复沈阳师范学院校名。2000年,学校成功换建新校园,为学校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2002年,辽宁省政府决定并经教育部批准,沈阳师范学院与辽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bat365正版唯一官网。2011年、2021年,学校党委先后两次荣获辽宁省委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荣誉称号。2025年,学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称号。

学校占地面积123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。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830人,硕士研究生4287人,长短期留学生1100人。设有25个教学、人才培养单位,21个校属馆、部、中心、研究院(所)及附属机构。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、辽宁教育行政学院、辽宁省电化教育馆、辽宁古生物博物馆、辽宁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、辽宁省职业教育研究院均设在bat365。

学校现有教职工2245人,其中专任教师具有正高级职称251人,具有副高级职称492人,具有博士学位712人。现有“长江学者奖励计划”特聘教授、青年学者,“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”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、教学名师,全国优秀教师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国家级人才工程项目、荣誉称号获得者21人;辽宁省优秀专家、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人选、“兴辽英才计划”人选、教学名师等省级人才工程项目、荣誉称号获得者173人;全国“黄大年式”教师团队1个;辽宁省“黄大年式”教师团队、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等15个。

学校形成了本科生教育、研究生教育、留学生教育协同发展的育人体系。现有本科专业68个,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余门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、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、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、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1个、国家级虚拟教研室项目2项、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项、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、省级一流课程231门、辽宁省首批研究生导师培训基地1个、省级大学生创业项目选育基地1个、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4个、省级虚拟教研室6个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、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、省级现代产业学院4个、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。学校是优秀应届本科生推免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单位,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,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,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(京剧),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修研习培训基地,辽宁省“智慧教育示范校”创建单位。

学校学科门类齐全,涉及哲学、经济学、法学、教育学、文学、理学、工学、管理学、艺术学、交叉学科等10大学科。现有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1个,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。学校教育学、化学工程与技术为辽宁省一流学科,首批全国教育硕士综合改革试点单位,建有3个国家二级学会,入选“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权威来源机构”。

学校始终秉承创新科技的教育理念,持续强化科研工作核心竞争力。现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、重点实验室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、新型智库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80个,高水平创新团队、教育决策咨询研究团队及科技特派团等省级科研团队40个。近年来,学校国家级项目持续取得突破,成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71项,其中2021年度获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量位居东三省高校首位、全国高校并列第三名;获得省级以上政府奖项93项,学校教师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459篇,出版学术著作482部;学校拥有有效授权专利89项;学校在国际顶级期刊《Nature》《Science》杂志及其子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;被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采纳议案建议100余件,获得国家和省市领导的批示决策咨政报告80余件。

学校秉承开放办学和合作共赢的理念,创新机制、提质增效,拓展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深度合作。目前,与五大洲33个国家及地区的184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;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,与美国、日本、俄罗斯、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博士项目5个;设有海外孔子学院及其他中文教育机构5个;部级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1个,部级国别区域研究中心1个,中国-欧亚大学文化艺术教育国际联盟1个,现代农业产业学院1个、塔吉克斯坦胡占德现代农业墨子工坊1个;获批国家民委欧亚俄语国家文化艺术教育研究中心;学校作为辽宁省属高校唯一商务部援外培训承办单位,自2012年以来,累计培训了来自62个国家的本土教师、高校学者、教育官员等800余名,包括70余名司局级官员、200余名处级官员,培训领域涵盖高等教育、初等教育、国际中文教育、公共管理、经济学、生物学、体育学、艺术学、医学、能源电力等;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接受单位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副理事长单位、辽宁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单位和来华分会会长单位、辽宁省中外合作办学专家委员会秘书处、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高校、辽宁省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。

面向未来,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在省委、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全面落实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内涵建设“八大工程”和党的建设“四项举措”,以勇担教育强国使命为引领,以服务辽宁全面振兴为导向,以实现内涵建设重大突破为重点,做到质量精进、服务精准,努力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支撑力和服务辽宁振兴贡献力,为建设优势突出、特色鲜明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不懈奋斗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文中数据截止时间为20255月)